“三十四年唇齿相依,三十四年不离不弃。你失去了手臂,我就是你的臂膀,为你一辈子遮风挡雨。沉甸甸的奖章里,既有属于我的荣耀,更有属于你的包容”。今天的最美家庭系列让我们共同走进独臂摄影师杨苏勤和妻子刘香玉的最美爱情。
人间最美四月天,桃花灼灼映面红。大景城小区里,随着天气转暖,不少人开始走出家门,拥抱和煦春光。而在这些人中,有一对上了岁数的夫妇格外醒目,妻子轻挽丈夫衣袖,徐徐向前,丈夫有些出汗,左手又似乎有些许不便,妻子便掏出面巾,为他拂去丝丝汗珠。这对比年轻人还“甜蜜”的老年夫妇就是独臂摄影师杨苏勤和刘香玉夫妇,他俩的爱情,要从34年说起。年,失去左臂的辉县小伙儿杨苏勤走出大山,来到县城的一家建筑工地打工,这一年,他23岁。在这里,他遇到了牵绊一生的人——刘香玉。起初,刘香玉只是好奇,她好奇这个只有一条手臂却浑身是劲的人,为什么对学习有这么大的渴望。
杨苏勤妻子刘香玉:
比如说我们一起去哪了,在路边看到一个很好看的字,他就会默默写一下,写好了他才会走。
刘香玉出生在淇河之畔的林州市,父亲是村里的一名教师,书香门第加上长相甜美,当时向刘家提亲的人相当多,像杨苏勤这样生活窘迫又身有残疾的,刘家是根本不可能答应的。但刘香玉却被这个好学的年轻人打动了,她从没见过这么热爱学习的人,更从没见过这么坚强的人。
杨苏勤妻子刘香玉:
我感觉他比别人强,有些人虽然身不残,但我觉得他心是残疾的,杨老师就不是这样,他身残志不残。
更让刘香玉感动的,是这个年轻人对爱情的执着。
杨苏勤妻子刘香玉:
当时在我们约定的时间我没有回来,大概有半个多月的时间,杨老师瘦了好多,我当时挺伤心的,我决定非他不嫁。
就这样,带着一份叛逆和崇拜,年轻的刘香玉来到了杨苏勤的身边,而和她同时到来的似乎还有一份幸运:年,原辉县电业局招收摄影师,那时候,还是用的胶片机,会拍摄的人还很少。曾经学过一些摄像技术的杨苏勤抓住了这次机会,成了县电业局一名专职摄影师。老杨十分珍惜这份得来不易的机会,他将所有时间都用在了钻研和打磨摄像技术上,每次电力抢险,他总是第一个报名;为了寻找最好的拍摄地点,老杨每次都要比工人提前一个小时到达。山路险峻,危险更是随时可能降临。
杨苏勤:
带自己的副经理下山的时候从山上摔下来了,半个月我都难受,好几年心里的阴影都没散。
老杨在外“打拼”,妻子刘香玉却是在家吃了“苦头”,当时正赶上儿子出生,刘香玉一边喂养孩子,一边还要为老杨担心。后来,她索性学会了冲洗胶卷,成了老杨的“助手”。年,为了方便老杨拍摄,家里攒钱买了辆“雅马哈”牌摩托车,老杨不会骑车,刘香玉就又变身成老杨的司机,两口子一辆摩托走大山,一时也在县电业局被传为佳话。
辉县市供电公司张若男:
是我们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他跟他夫人的爱情故事我们都知道,特别感动。
在妻子刘香玉的全力支持下,杨苏勤的摄影事业硕果累累:两万多张图片在全国各级新闻媒体发表,一百多张照片获国家和省部级荣誉。
辉县市供电公司党委副书记张子强
他从业这几十年,给辉县(电力)公司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资料,那是非常非常难得的事情,而且那些资料不单是在辉县公司,在辉县市发挥作用,而且对中国电力发展史都可以说,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老杨和妻子刘香玉的“合拍”不仅表现在事业上,更体现在对双亲的孝心上:刘香玉的公公因双目失明,在床上一躺就是三年,刘香玉像女儿一样悉心照料;婆婆心脏病发作时,刘香玉喂饭喂药,不离左右;杨苏勤平时摄影任务多,但只要在家,都会给岳父岳母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不管平时再忙,每个月都要抽出时间去看望一下二老。每年冬天,为了怕二老受冻,杨苏勤还会嘱咐妻子刘香玉将二老接到新乡过冬。事业上的“合拍”,生活上的“互助”,让杨苏勤和刘香玉的“最美爱情”传遍了全国。年5月,杨苏勤的家庭被先后评为当年的河南省“最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
杨苏勤:
实际上她就是我的支柱,没有她的支持,我一事无成。
杨苏勤妻子刘香玉:
还有几个月老杨就退休了,我想在疫情结束之后,带他环游世界,因为他喜欢旅游,我想让他幸福。
三十四年风雨同舟,三十四年相濡以沫。父母的最美爱情,也在影响着下一代人。杨苏勤儿子一家在彩虹桥附近开了一间摄影工作室,有一个即将年满六岁的小女儿,小两口共同努力经营,日子过得也是有滋有味。
杨苏勤儿媳:
我觉得我的公公婆婆他们俩的爱情故事是特别不容易的,因为我公公平常都是我婆婆在照顾着,我公公是一个特别上进特别努力的一个人,对家庭比较负责任,对我婆婆也是特别爱护,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也会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互相照顾,在事业上互相支持,他们的精神我们也会传承下去。
来源:新乡大民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angshizx.com/xxshj/439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