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

郑洛新连续7年领跑,南阳升级为豫南创


小腿白癜风泡洗药方 https://m.39.net/pf/a_4779973.html

顶端新闻记者杨雪情

河南18个省辖市,哪个地方创新能力最强?谁的创新投入最多?哪个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分数最低?我省创新能力排名前五位的城市是谁?

5月12日,河南双创蓝皮书发布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郑州举办。会议发布了河南城市创新能力总评价()榜单,排在前五名的城市分别是: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南阳市、焦作市。

从空间布局上看,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的分布依然呈现以郑州为中心、郑洛新自创区为引领的形态,而南阳市表现为豫南区域的创新能力中心。

近年来,河南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创新链、高能级产业链、高富集资金链、高水平人才链、高品质服务链、高效能政策链,以创新创业策源产业链提质增效?多位智库专家学者建言。

郑洛新连续7年领跑,河南双创蓝皮书发布

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对河南创新创业的研究已持续八年。

《河南双创蓝皮书()》以“双创赋能产业链提质增效”为主题,分为总报告、专题篇、产业篇、区域篇和探索篇五部分,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年以来河南以创新创业赋能产业链提质增效的总体态势,为扎实推进“7+28”链群建设,助力河南由制造业大省向先进制造业强省迈进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智力支持。

今年河南各地市创新排名如何?研讨会上,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于善甫对《河南双创蓝皮书()》的成果进行了发布。

他表示,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总体上延续了以往多年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通过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五个方面入手构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最终评价结果显示,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南阳市、焦作市排在前5位。排在第6到第18位的城市分别是许昌市、开封市、平顶山市、驻马店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安阳市、济源市、鹤壁市、商丘市、信阳市、濮阳市和周口市。

顶端新闻记者注意到,从排名上看,郑州、洛阳、新乡已连续7年领跑。与上年相比,许昌由第五名下降为第六名,焦作由第六名上升为第五名。

南阳为豫南创新能力中心,河南城市创新能力的分布形态依然

“从空间布局来看,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的分布依然是以郑州为中心、郑洛新自创区为引领的形态,而南阳市表现为豫南区域的创新能力中心。”于善甫说。

他提到,在创新能力排名前8位的城市中,除了南阳市以外,洛阳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开封市、平顶山市都分布在郑州都市圈周围,从发展现状来看,这些城市在创新资源、创新型企业、创新环境方面发展得都相对比较好,是带动河南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源。

“豫南区域仅有南阳市在创新能力排名中比较靠前,无论从总评价得分来看,还是分项统计指标排名来看,南阳市与新乡市都比较接近。”于善甫称,这充分表明,南阳市在建设区域副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领豫南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科技创新合作,推动豫南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优化,为豫南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于善甫表示,当前,河南正处于由制造业大省向先进制造业强省迈进的关键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重点产业链是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关键任务,是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要打造高质量创新链、高能级产业链、高富集资金链、高水平人才链、高品质服务链、高效能政策链,强化“六链”融合,以创新创业策源产业链提质增效。

专家圆桌:以双创赋能产业链提质增效

年,河南出台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河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年)》,提出聚力打造7大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形成“7+28”链群建设的总体谋划,系统重塑了全省创新驱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以双创赋能产业链提质增效,研讨交流环节,多位专家学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谭永生表示,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以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已成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也面临“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韧中有脆”,“不稳”“不强”“不安全”“不通畅”的问题。

他提到,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既要打好“前攻”,又要做好“后防”,更要守住“底线”,坚持经济性和安全性相结合,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卡点、堵点、断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国际延伸、供应链全球整合、价值链高端提升,以此来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从根本上保障我国产业安全。

“创新驱动是水平更高的发展,也是难度更大的发展,意味着经济发展逻辑的重大转变。”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宋伟强调,笼统地讲创新,讲要发展哪些未来产业、哪些新兴产业,而不弄清楚应该由哪些区域、哪些市场主体做,就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更大的发展困难。各地应集聚重点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做减法”,在若干优势领域取得突破,通过“专”而“精特新”。

“制造业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的主战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求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河南省社科院数字与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中亚认为,河南需要着力破解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四个短板弱项,即科技创新、投资主体和意愿、产业效益和水平、数据和算力等新生产要素。

“区域创新体系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平台,新质生产力是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原动力。”河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张纪表示,当前,河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面临创新资源分布较分散、创新协同机制待完善、科技金融发展不充分的挑战,要汇聚区域资源,打造创新龙头;推动合作交流,完善创新链条;强化科技金融,融合创新资源。

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吴玉萍提到,当前,各省物流业综合韧性水平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呈低水平韧性居多、高水平韧性占比较少的组别状况,存在明显的“级差化”布局。“可以从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物流人才培育工程以及加强中心省份的带头作用三方面着手,提升物流业韧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angshizx.com/xxszy/4392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