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

郑洛新位列前三,河南18地市科技创新力P


顶端新闻记者郭爽爽孙益锐

1月11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河南创新发展报告()》出版宣介暨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研讨会在郑州成功举办,这是河南社科院编撰的首本创新蓝皮书。河南18地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分析排名如何?有哪些评价指标?

郑洛新科创能力排前3位

《报告》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为主题,包括总报告、综合篇、科技创新篇、制度创新篇和创新人才篇五部分。

综合篇里的《河南18地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分析》报告评对河南省17个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合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最新的年度公开数据进行了评价分析。

由综合评价结果可知,郑州市、洛阳市和新乡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排前3位,第4位至第10位分别是焦作市、许昌市、南阳市、济源市、鹤壁市、漯河市、驻马店市。

总体而言,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呈现“中间强,南北弱”和“西强东弱”的空间分布格局。

以郑州市为中心,洛阳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均位于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总评价排名的前列,占据排行榜前五,除洛阳市得分进入“良好等级外,其余地市评价结果均表现为“一般”,与排名第一的郑州市还有较大差距。

可以看出,位于郑州大都市区、中原城市群、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战略叠加区域的地市,在创新治理、原始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驱动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具备创新发展、带动周边、辐射全省的潜力和竞争力。除此之外

南阳市在“北强南弱”的局势下突出重围,在18地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中位列第六,较大的经济和人口规模为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5个一级指标的“优秀生”都是谁

来看下5个一级指标的排名情况。

创新治理能力指标,包括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万人普通高校在校生数和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个二级指标。该项指标排名前五的地市分别是郑州市、洛阳市、济源市、鹤壁市、新乡市。

原始创新能力的二级指标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的比例、普通高等学校数、研发单位数、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数、院士工作站数。该指标得分排在前5位的地市分别是郑州市、驻马店市、洛阳市、新乡市和许昌市。

技术创新指标,由于数据可得性,课题组主要选取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人的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创新龙头企业数、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个二级指标来衡量技术创新能力。得分排在前5位的地市分别是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南阳市和焦作市。

科技成果转化指标选取了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数、省级以上众创空间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人占营业收人的比重6个二级指标。该项指标得分排在前5位的地市分别是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新乡市和南阳市。

创新驱动能力指标选取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之比、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PM2.5、年平均浓度5个二级指标。从指标评价结果来看,各地市在创新驱动能力方面发展差距不大,郑州市、济源市、许昌市、焦作市、三门峡市和鹤壁市得分均超过90分。

与此同时,结合评价分析结果和创新领先地区经验做法,该报告提出河南各地市应通过加快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补短板”和“扬优势”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创新发展路径和提升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成效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助推河南争创国家创新高地。

踏上新征程,《报告》建议河南需要聚焦使命导向、关键环节、人才为先、开放融合,着力推进创新战略协同、强化创新要素支撑、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开放创新联动、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强创新人才引育,推动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再提速,为实现“两个确保”、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angshizx.com/xxsms/4393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