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蘧伯玉像
蘧伯玉,名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蒲邑人(今长垣县城所在地),生卒时间不详,相传他是位年逾百岁的寿星。他于卫献公初即已入仕,先后历经卫献公、卫襄公、卫殇公、卫灵公四代,主张“以德治国,体恤民生,弗治之治”,卫献公中期已成为举世皆知的卫国贤大夫。他生活的年代和孔子大致相同,和孔子是挚友,他生性忠恕,谦诚坦荡的道德和操行为孔子所敬,孔子曾赞赏蘧伯玉说:“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孔子周游列国,到卫国多居蘧伯玉家。蘧伯玉的政治主张、言行、情操对孔子儒家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弗治之治”的政治主张,也开创了道家“无为而治”的先声。
蘧伯玉的故里在今长垣县孟岗镇伯玉村,其墓早在汉代就有一定规模。东汉文学家班昭曾作《东征赋》,其中有“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唯令德之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的诗句。
▲明嘉靖《长垣县志》所载“蘧伯玉墓”图▲长垣县伯玉村蘧公祠园中的蘧伯玉造像和从原蘧伯玉墓征集来的明代古碑
欢迎转发,欢迎点赞!
请大家通过以下方式添加
1、在
2、点击标题下方“新乡档案”蓝色字体,添加
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中科发布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angshizx.com/xxsjt/433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