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凤泉各村的老百姓最为忙活的,应该就是发面、揉面、包包子和蒸馍馍了。跟祭灶、扫房子、贴对联一样,蒸馍也是过年一项很隆重的事儿。
架上地锅,拿出几乎只有到春节才会用一次的笼屉,摆上用麻绳缝在一起的高粱杆做成的锅排,一家人说说笑笑围在一起,包包子,蒸馒头...这样的年味是很多城里人体会不到的。
能够架在地锅台上的大笼屉,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的,邻里街坊间,如果谁家有笼屉,到这几天也都会相互约好,谁家先蒸,谁家后蒸,约好后就会按相应的排序盘馅、发面了。不管轮到谁家,邻里间也会相互帮忙揉面、包包子,过年的味道也在邻里间的相互帮忙中显得更加浓厚。
每家每户蒸馍的数量,一般情况下是依据过年期间自家的待客量来定的。家里有老年人,待客相应较多,蒸的馍的品类也是以纯粹用面粉揉搓出来的馒头为主,除了馒头外还会有肉包、豆包、枣花以及刺猬、蛇等。
蒸馍的头一天就得发面,以前蒸馍得用“扎头”,扎头是上次蒸馍故意留下来发了酵的面团,但现在都用发酵粉了。白面加了水和适量发酵粉后,均匀揉好,放在灶炉旁温度适中的地方,等待面开。
蒸馍当天一大早,约好的蒸馍帮手就会早早的到来,揉面、切面、包包子,还会依据需要蒸馍的品类捏、剪出各种造型,放置到事先准备好的锅排上,做好够一笼的量后,就可以上蒸笼了。
这边包着包子,制作着各种待蒸馍馍,那边也用柴火早已烧热了地锅,将制作的馍馍挨个摆到一层层的蒸笼中,盖盖后就可以大火开烧了。
烧锅是孩子们乐于“干”的活儿,只所以乐于干,一大半的原因是觉得好玩。大人们也会经常以“你去捡柴火”等借口将孩子们支开。
一锅馍从水沸腾算起,大约烧上45分钟后就熟了,起笼时是比较慌张的,一旦揭馍揭的慢了,就会出现包子掉底儿,粘笼布等现象。通常,每年的第一锅,也会被吃掉一半。
年前忙活了一天蒸的馍,有些人家一直能吃到正月十五,待客吃饭时也让礼尚往来客人多了一个选择。
在小编的记忆中,过年蒸馍几乎都是妈妈的事情,而我们记忆较为深刻的就是那新年第一锅馍的包子香,和为年后已经吃腻了还吃不完的包子而烦恼。
您知道刺猬、蛇馍都是做什么用的吗?
欢迎您写留言说出你们那儿有关蒸馍的风俗
凤泉有自己专属的网络论坛了,在这里您可以交友及发布信息哦
点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凤泉人专属的空间,可以收藏哦
赞赏
人赞赏
上海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angshizx.com/xxsjt/432537.html